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江學泰)我的老家在離商南縣城很遠的一個小山村里。這里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或在松濤陣陣的夏季就有一種別致的風景。村后是溫柔憨厚,逶逶迤迤的山嶺,村前是有十幾畝的一塊平地。平地的大壩下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邊是口水井。這口水井有上百年了吧,所以全村人都叫它“老井”。
老井里的水很旺,也很清,一年四季都是清清亮亮的。無論是天旱還是雨澇,井水老停留在離井口五寸高的那個水位上,既沒有過枯竭,也沒有過盈溢。村上的人又稱這口老井是“神井”。小時候不懂事,經(jīng)常到老井邊玩。玩著玩著就趴到井臺上,用心地瞅井中的太陽,有時還能瞅到井水中還有半邊月亮。心里感到奇怪就用小手伸到井水面劃撥幾下,平靜的井水立即被攪碎成一團水花。一會兒井水平靜了,井水中的太陽和月亮又恢復了原來的老樣子,在水中一晃一晃的。夏天的夜晚有時候我和幾個小伙伴在井邊的樹下捉迷藏,或者聽來擔水的爺爺講《猴子撈月亮》的故事。有一次我們幾個小伙伴就想來試演一場猴子撈月亮的故事,正在躍躍欲試的時候,被大人給制止了,說這樣玩太危險了,我們興奮的心情頓時冷卻下來,都怏怏不樂地回到家里。一天,我又從下河里捉了幾條小魚放在老井里養(yǎng)著。以后我每天放學回家時總要趴到井臺邊聚精會神地看井水中游來游去的魚兒,那時我真羨慕小魚兒多自由??!
我開始勞動應該是從老井里提水開始的。那時家里吃飯人多,父母在生產(chǎn)隊勞動早晚都是披星戴月,也沒有時間擔水,所以家里吃水的責任就落在我的肩上。我人小擔不動水,就先用小罐到老井里提水,后來又覺得水罐太小提水速度太慢,我就和弟弟用一只桶抬水,這樣就快得多了。又過了幾年我個子長高了,就干脆自己到老井里擔水,但只是擔兩個半桶。雖然鄉(xiāng)下人的日子過得緊,但在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上還是有講究的。如村里的人每年正月第一次到老井里擔水時,總要準備兩個果盤放在井臺上,再面向南天燒爐香,叩三個頭,再放掛“五百響”的鞭炮。我聽老人說這是敬老井的一種禮節(jié),這樣做是為了表達村里人祈求這一年能夠風調(diào)雨順,一年的日子能過得吉祥如意的心愿。記得有一年天旱的厲害,兩個月不下雨,地面上已裂了縫,但老井仍是老樣子,村里有人指派我們到老井邊去“求雨”。我們先是把家里用的一把小椅子用花布包扎好,再用四根竹竿做抬竿,做了一副“花轎”,又用一件花衫子套穿在小狗身上,這時小狗成了花姑娘坐在“花轎”里,我們都哄笑著抬了“花轎”到井邊去“求雨”。如此連續(xù)折騰了三個中午,雖然大家態(tài)度虔誠而認真,求雨活動十分熱烈,但“求雨”還是失敗了。天空仍是響晴響晴的,沒有一絲烏云和風吹,弄得我們充滿祈盼的心里都是冷冰冰的。前幾年村上人從上溝拉了自來水,家家戶戶吃水用水也方便了,這時很少有人忙著到井里擔水了,但我仍堅持著常到老井里擔水吃。因為老井里的水清亮甘甜,吃喝了老井里的水似乎感到日子才有滋有味。這時的老井邊沒有了早午晚人們擔水,洗菜時的匆匆忙忙的身影和嘰嘰喳喳的說笑聲,老井的日子里似乎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和喧鬧。但是時間不長又因天氣干旱,上溝的自來水也干涸了,家家戶戶門前的水龍頭、洗菜池都成了擺設(shè)。這時人們又忙碌著到老井邊擔水洗菜,靠老井過日子。老井似乎又有了往日的生氣和熱鬧,井臺上的水轱轆又呼嚕呼嚕地唱著讓村民們興奮的歌。
老井,就是我家鄉(xiāng)的一幅生活風景畫,也是山里人生活一首不老的歌。我愛家鄉(xiāng),更愛家鄉(xiāng)的這口老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