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記者 肖 云 吉文艷)有人說,人的生命一半陷在陰影里,一半就必然陽光普照。洛南縣古城鎮(zhèn)紅旗村的殘疾青年李小建,就經歷了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狀態(tài)。
1973年,李小建出生于洛南縣古城鎮(zhèn)紅旗村的一個普通的農家,1歲多時,因為發(fā)高燒,鄉(xiāng)村醫(yī)生給他打了一支退燒針,卻不想由于藥物注射太快,讓本來活蹦亂跳的孩子落下了小兒麻痹的病根。拖著一條殘腿的小建走路一瘸一拐,經常引來別人異常的目光,有的孩子甚至指著小建,譏笑他是個跛子。童年時在李小建心里留下的更多的是孤獨和自卑,到了入學年齡后,他雖然念了幾年書,但學校離家有4里多的土路,讓根本走不了長路的小建經常遲到早退,而且一到變天時,殘疾的腿就疼痛難忍,上到四年級時,小建只得黯然退學。
為了謀得生計,李小建跟著親戚在村里干起了瓦工活,村里活少,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撐不起貧困的家庭,為了多掙錢,2000年,他只身一人去西安干起了開電動三輪車送貨的營生。李小建告訴記者,剛到西安時,每天送貨到晚上十一二點,最遠要跑到高陵、藍田等郊縣,沒錢租房子,他就睡在送貨的車上,這樣過了一兩個月,看庫房的人見他可憐,就把自己租金100元的房子以30元的低價租給了他。李小建生性淳樸,也很有眼色,幫人干活時總是不吝付出勞力,有時忙完了手頭的事,還會主動幫老板整貨、倒貨,很招雇主喜歡。時間長了,原來在西安無親無故的李小建在行業(yè)里漸漸有了名氣,而他也因為干活實在、做人誠信厚道被人親切地喚作“洛南老二”,只要有人需要拉貨,熟悉他的老板都會向人推薦他,“有活找老二”為李小建攬了許多生意,也讓他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送貨的過程中,李小建認識了現(xiàn)在的妻子張金娥,那時,張金娥在一家廠子做工,外形靚麗的她并沒有嫌棄李小建殘缺的身體,兩個年輕人坦誠相待、相濡以沫,很快就組建了幸福的家庭,有了孩子后,李小建在西安認識的一些老板就好心建議他回家開店,為以后的生活作一個長遠的打算。2007年,李小建回到老家,在各路朋友的幫助下,在古城鎮(zhèn)街道開了一家摩托車店,開店幾年的收入也為李小建全家換來了一個三層的小洋樓,“以前老家在山溝里,交通很不方便,2012年鎮(zhèn)上移民搬遷,我們遷到了鎮(zhèn)上,現(xiàn)在新房已裝修好了,過幾天就可以搬進去住了。”說起新房,李小建滿臉笑意,他告訴記者,當時蓋房時,政府給補貼了3萬元,另外,洛南縣殘聯(lián)還給了9000元的修房補助,原本預留的建房款還有些節(jié)余。
“近幾年摩托車店越來越多。”李小建說,去年他就和同村一個叫李向的殘疾朋友合計著開個羊場,為了做好前期調研和規(guī)劃,他們兩人專門買了一張陜西地圖,騎著摩托車,跑了整整3天時間,去了養(yǎng)羊較多的合陽、大荔、浦城、潼關等地方,還到山西臨猗縣進行考察。目前,李小建和朋友已在老家的溝里修好了占地5畝的羊圈,還花費8000元錢加寬了從溝里去羊圈的路,準備在下個月就引進小羊。“到時候,我會尋一些殘疾朋友來喂養(yǎng)羊兒,讓和我一樣的殘疾人都能有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