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在线视频精品免费_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撒尿在线观看_日韩另类卡通爆乳在线

首頁  ?  讀書  ?  秘史再現(xiàn)

瞿秋白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 兩次見到列寧

瞿秋白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 兩次見到列寧

2014-12-24 09:29:59

來源:人民政協(xié)報

        瞿秋白不僅是革命家,還是著名的翻譯家。他是我國最早從俄文原文直接翻譯蘇俄文藝作品的翻譯家之一,他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發(fā)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歌詞與當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來,受人污辱咒罵的!起來,天下饑寒的奴隸!滿腔熱血沸騰,拼死一戰(zhàn)決矣。舊社會破壞得徹底,新社會創(chuàng)造得光華。莫道我們一錢不值,從今要普及天下……”,要讓“全中國受壓迫的勞苦平民,也能和世界無產階級得以同聲相應。”

  被魯迅稱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瞿秋白,是一位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傳奇人物。他出身書香之家,少年時便有“才子”之稱,十三經、二十四史、子書、筆記、叢書、詩詞曲等都看過一些,且能書善畫,擅長篆刻。其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留下許多故事和財富。

  瞿秋白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他20歲參加五四運動(1919),23歲入黨(1922年),24歲擔任《新青年》主編(1923年),26歲成為中共領袖之一(1925年),28歲擔任中共代理總書記,成為繼陳獨秀之后,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1927年)。1935年被捕之后,無論國民黨刑訊逼供或高官相誘,都不為所動,6月18日在福建長汀,高唱自己翻譯的《國際歌》,飲彈灑血,慷慨就義,年僅36歲。

  瞿秋白不僅是革命家,還是著名的翻譯家。他是我國最早從俄文原文直接翻譯蘇俄文藝作品的翻譯家之一。從1919年到1935年英勇就義的短短16年間,譯介了幾十部優(yōu)秀作品,不少于200萬字。

  在瞿秋白踏入革命道路之前,他就翻譯發(fā)表了一些思想進步的作品。

  他的第一篇文學譯作是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閑談》,1919年發(fā)表于《新中國》,這也是他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1920年,相繼在《曙光》翻譯發(fā)表了果戈里的短劇《仆御室》,在《婦女評論》發(fā)表了果戈里的小說《婦女》,在《新社會》發(fā)表了法國都德的小說《付過工錢之后》。其他譯作還有《論“不死”書》、《告婦女文》、《答論駁“告婦女書》節(jié)錄、《祈禱》、《論教育書》、《社會之社會化》等。這些作品主要是從俄文出版物翻譯或轉譯過來的。

  瞿秋白還帶動和影響耿匡等進步青年進行俄羅斯文學翻譯。瞿秋白為耿匡等翻譯的《俄羅斯名家短篇小說集》第一集作序。和耿匡共同翻譯了托爾斯泰的十篇短篇小說,編成《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集》一書。在與耿匡一起翻譯時,一般是瞿秋白看著原著口譯,耿匡記錄,再經瞿秋白修改定稿。因為瞿秋白的俄文、中文都比耿匡要好,耿匡的譯稿也多經過瞿秋白的修改。

  這一時期,瞿秋白的翻譯涉及社會、教育、文化等方面,體現(xiàn)了以科學民主對抗封建愚昧、以改革社會、救國救民的核心思想。如譯介托爾斯泰的《閑談》,旨在號召人們不再信仰上帝,上帝是統(tǒng)治階級用來愚弄百姓的謊言。譯介托爾斯泰的《祈禱》,是以仆人的口道出:“各人應該各自盡力,只有自己盡力的人方才能夠得到益處”。譯介果戈里的《仆御室》,以揭露俄國下層社會的黑暗和官場怪狀。通過果戈里的《婦女》、都德的《付過工錢之后》,控訴廣大婦女被奴役的悲慘地位,宣言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打破封建枷鎖。

  • 相關閱讀
  • 1949年后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馬寅初是“始作俑者”

      對于思想改造,大部分知識分子在意志上是不情愿的,被迫接受新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尤其是被迫自我檢討,然而,在理性的層面,其中相當一批知識分子,卻有著試圖反省原有立場的理性自覺?! 《兰o的歷史有幾個至...

    時間:12-24
  • 孫犁的繼承與堅守

    當孫犁還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所有研究工作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研究的視角和進展是階段性的、側面的、隨機的。當作家告別人世,研究者更能全方位地“接近”研究對象,作...

    時間:12-24
  • 徐悲鴻的一九四九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宣布了徐悲鴻為由國立美術學院(即原國立北平藝術??茖W校)改建的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整個1949年,徐悲鴻是在等待中度過的。無論對徐悲鴻個人還是中國美術界,1949年又是轉折的...

    時間:12-24
  • 女作家梅娘去世 淪陷期東北女作家群體皆離世

    晚年朱媞和她的《櫻》青年時期的梅娘晚年梅娘  5月7日,93歲的女作家梅娘走完了曲折的人生之路,在北京去世,只有十余人為這位命途多舛的老作家送別,送別的,不僅僅是一個老人,更是一個時代。  2012年,89歲的...

    時間:12-24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