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數月之前,媒體的關注點還在“北京豪宅的買家哪兒去了”、“改善盤遇冷”、“剛需樓盤蓄客不暢”等等方面,而最近見諸報端的則是“北京房價上漲的N個理由”、“五十萬一平米天價豪宅亮相北京”、“北京又現日光盤”等等利好消息。本周一,多家經紀機構監(jiān)測,上周北京商品住宅累計成交2230套,環(huán)比前一周大漲37.7%,成交面積達24.4萬平方米,環(huán)比大漲41.3%。降息預期落地后,樓市持續(xù)升溫,再加上之前“3·30新政”、“降準”等樓市利好政策疊加產生“1+1>2”效應,預計二季度樓市還將進一步升溫。
短短幾個月,市場發(fā)生了逆轉,難道持幣待購的買房人一下子都紛紛出手?開發(fā)商找買家的難題迎刃而解?據了解,目前不少售樓處又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火爆場面,朝北8080、艾迪城等剛需盤近期熱銷,亦莊金茂悅、紫宸院、譽天下、保利海德公園等改善盤、豪宅都有不同程度的銷售增長。而這一切的發(fā)生都源于買房人的激增。那么,目前誰是買房產的主力軍?傳言中的股民通過樓市變現、投資客重新返場是真的嗎?
連豪宅都賣得動了 還有什么房不好賣
根據克爾瑞5月18日最新統(tǒng)計,5月上半月,北京全市單價6萬元以上已簽約項目中,西四環(huán)樓盤紫辰院以10套成交套數成為北京全市豪宅銷售冠軍。除此之外,在排名前十的項目中,基本位于朝陽、海淀、東城區(qū)。不難看出,這幾個區(qū),也是實力人群最集中的區(qū)域。
當北青報記者問及買房人的構成時,紫宸院營銷負責人介紹,紫辰院4月份就以39套成交套數和4.5億認購額獲得北京銷冠、5月上旬再以7套成交衛(wèi)冕北京全市豪宅銷售冠軍。這主要得益于首先是區(qū)位的價值,其次便是買房人群的精確?!坝泻芏鄰墓墒刑桌娜碎_始將目光轉向房地產,畢竟股票風險太大。我們的業(yè)主里就有本來是購買改善盤的,但股市收益巨大,直接將目標轉向豪宅了”。
連豪宅都賣得動了,其他類型產品自不必說。上周末,記者在剛需盤朝北8080售樓處看到,幾十組買房人前來咨詢、認購,當天認購十套。該項目操盤手陳沖給記者講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5月3日開始推新房源,每天都能賣四五套,突然前兩天一套沒賣,開發(fā)商一時摸不著頭腦,后來跟潛在買房人一了解才發(fā)現,原來前幾天股票跌了……“我們的客戶好多都要求先訂房,首付過一段時間再付,原因就是都在股票里,我現在天天祈禱股票千萬別跌?!?/p>
政策利好顯現 現房庫存大增 買房人真等不了了
并不是說買房群體的激增源于股市套利,它只是其中一方面,只證明人們獲取財富的路又多了一條。買房人的紛紛出手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莫過于政策的利好與市場有利于開發(fā)商的現象出現。
亞豪機構統(tǒng)計數據顯示,央行最近一次宣布降息之后的一周(5月11日至5月17日),北京別墅市場共有33個別墅項目實現成交,較前一周增加9個,累計成交99套,環(huán)比上漲141.5%,成交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165.6%,成交均價為3.2萬元/平方米,環(huán)比前一周下跌2.0%。除了別墅,北京公寓豪宅成交也頗為活躍。同樣來自亞豪機構的數據顯示,5月4日至5月10日,北京實際成交均價6萬元/平方米的公寓豪宅項目中,有14個項目出現成交,共成交30套,成交總面積為0.52萬平方米,環(huán)比此前一周,分別上漲了57.9%和48.6%。這是公寓豪宅周度成交量15周內首次沖至30套。
而另外一個利好則是市場層面的。今年,北京商品住宅的庫存量雖然一路下滑,由年初的8.8萬套最低降至過7.8萬套,但庫存的結構卻始終在動態(tài)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自4月25日開始,現房的庫存量超過了期房。截至上周末,北京期房商品住宅庫存為36178套,現房庫存為44588套,現房比期房超出了8410套。
亞豪副總經理郭毅指出,現房庫存大增,意味著房價又將開啟新一輪的上漲。
首先,對于房子價值判斷來說,現房賣的是實樓,期房賣的是圖紙,看得到摸得著,購房者也愿意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其次,現房成本更高。開發(fā)商推遲到現房開盤才回籠資金,付出代價不菲,一年的融資成本大致在10%-20%,成本原因造成現房的價格普遍比期房要高出不少。第三,期房選擇面縮小,只能選高價現房。期房庫存的減少,意味著購房者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未來選擇產品價值與銷售價格齊高的現房的概率都將增加,現房均價水平遠超期房的漲速也意味著房價上漲正在成為現實。第四,一大撥高端盤正在襲來。今年,地王盤將集中入市,這些被高地價裹挾而成的高端盤,在產品上都具備類似的特點:大戶型、低密度、定價高。
買房人中自住客和投資客比例 7:3
去年,北青報記者通過采訪,分析了北京樓市客群消失的幾個原因。首先,山西、陜西、內蒙古能源領域客戶已經淡出樓市。山西炒房團、內蒙古炒房團、溫州炒房團都已經成為歷史。其次,以前也曾經是樓市不可或缺之力量的江浙財富人群,也因為制造業(yè)、進出口、期貨行業(yè)不景氣的原因,失去了以往買房的動力。第三,北京氣候的不確定性,使很多實力人群將買房目光投向環(huán)境較好的城市甚至國外。而新興的買房人群基本都是一些新興行業(yè)的寵兒,比如阿里、騰訊、華為、小米等新經濟的代表。
而現在的買房人群構成是什么?記者從多家樓盤操盤手那里獲取了樣本采集,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基本上現在買商品房的客戶分兩大類:自住客和投資客,比例大約7:3。
細分客群,自住客分四類:1.首次置業(yè)型,不用解釋,就是以前沒房的剛需,但不喜歡自住房的品質;
2.功能升級型:或因為教育、養(yǎng)老等功能需求,或因為結婚、生子、二胎等面積需求,需要置換房屋;
3.品質升級型:對現有居住的社區(qū)不滿,對現有居住的產品不滿意,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
4.區(qū)域跨越型:因工作調動、子女教育等問題需跨區(qū)域購房。
從數據采集中北青報記者發(fā)現,投資客回流已成不爭事實。投資客可分為三類:1.資產重組型:賣舊買新,淘汰手里的老舊資產,配置增長潛力更大的資產,長期持有;2.資源調整型:看好不動產的長期穩(wěn)定性,加大對不動產的配置比例;3.資產回歸型:看好一線城市的發(fā)展前景,淘汰掉二三線城市的資產,將更多的不動產集中到一線城市。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