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政策的持續(xù)利好,北京樓市在5月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成績,多個項目也重新出現了“日光”的現象。而在成交火熱的背后卻是新房供應量日漸萎縮的現實。今年前5個月,商品房供應僅為20238套,不足去年的一半,創(chuàng)下了近十年供應量的新低。
而在6月,北京樓市預計只有20個項目入市,這一數量將創(chuàng)6月歷史開盤量的新低。在如此供需比的情況下,北京樓市在6月可能將供不應求。
數量低
史上供應最少的6月
對于5月而言,開盤量的減少一直讓不少購房人難尋好房,而在6月,這一境況恐將持續(xù)。據亞豪機構統(tǒng)計,6月預計有20個項目入市。記者了解到,入市項目郊區(qū)與城區(qū)房價分化明顯,城區(qū)項目(五環(huán)內)僅有5個,郊區(qū)項目(五環(huán)外)有15個,其中順義、密云共有7個項目。
但與5月不同的是,純新盤終于開始亮相市場。亞豪機構數據顯示,6月共有10個純新盤入市,順義區(qū)獨占4個,其中3個是商住項目,朝陽有2個,10個項目包括了住宅、商住、別墅,其中8個項目位于五環(huán)外,僅有大興的首開保利·熙悅誠郡和朝陽的麗都十號,位于五環(huán)內的城區(qū)。
據記者了解到,隨著樓市信貸政策放松,市場成交轉暖,開發(fā)商的推盤熱情也上升;比如預計在6月入市的新盤中,位于朝陽區(qū)的紅廷別墅、位于房山的五礦·銘品、位于懷柔的萬通·熙悅華府,都在4月就放出風聲“預計入市”。
然而,有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北京市場供應商品房僅20238套,供應面積194.12萬平方米,而這一數據與去年同期的48319套相比已經腰斬,更是創(chuàng)下了近十年內供應量的新低。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jiān)郭毅指出,毫不夸張地說,北京住宅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正在加劇,今年有可能創(chuàng)下有史以來的供應新低。
而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的一組數據或許能解釋北京商品房供應減少的原因。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北京市供應住宅類用地113宗,合計建筑面積為2046萬平方米。剔除配建和自住房及各類保障房因素,實際商品住宅用地最近兩年僅供應了550萬平方米左右。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這些土地折算成為商品房住宅只有4.5萬套左右,只夠北京歷史成交最差的一年消化。
姿態(tài)低
“非豪宅”產品開始出洞
雖然對于供需比來說,北京的6月市場可能是供不應求,但在產品方面,與前幾個月改善、豪宅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將有所改變。6月,包括剛需、商住等產品的入市都將有所增加。
據記者了解,月開盤項目平分秋色,包含有2—3居剛需產品、中高端改善產品、別墅產品及商業(yè)產品。其中2—3居住宅產品仍是6月份的入市主力,在“3·30新政”出臺、央行降息、降準等政策利好之下,改善型置業(yè)需求極大釋放,改善戶型更受歡迎。另外,6月入市項目中商業(yè)項目表現也較為突出,6月入市的商業(yè)項目占了13個,多集中在五環(huán)外,且多為純新盤首期入市。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北京商品住宅存量當中有將近80%的比例位于郊區(qū),供應量與存量雙高的局面使得郊區(qū)項目不得不“低頭”推盤。
此外,6月入市項目中還包含首開·瑯樾、紅廷別墅、電建地產·瀧悅長安等5個別墅項目,近期北京別墅市場勢頭迅猛,5月第四周,北京別墅市場共有33個別墅項目實現成交,累計成交88套;其中總價1000萬元以上的別墅,更是創(chuàng)造了20套的紀錄。別墅市場強勁的勢頭刺激開發(fā)商的推盤熱情,一些高價純新盤也開始邁入市場,與部分老盤廝殺。
價格方面,6月入市項目報價較為平穩(wěn),6月入市純新盤占比較高,首次開盤項目定價較為謹慎,多維持低價開盤,部分價格待定。近期有開發(fā)商醞釀漲價,但部分開發(fā)商迫于庫存壓力,和漲價或流失部分客戶的擔憂,漲價動力不足,盡管這段時間成交套數出現了明顯的回升,但是價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
但6月開盤項目中也有個別項目對開盤價進行了小幅調整,如昌平的領秀慧谷項目,上期開盤均價30000元/平方米,本期開盤均價預計達到31500元/平方米,由于項目本身在區(qū)域較為稀缺,且產品得房率高,即便漲價也不懼銷售壓力。
對于當前開發(fā)商醞釀漲價現象,郭毅認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貿然漲價,可能會引發(fā)購房者的抵觸心理,甚至進一步加劇庫存壓力。”
多項政策利好樓市,成交、供應也都在呈現回暖態(tài)勢,購房者也更加趨于理性,對于開發(fā)商來說,利用政策利好培育和維護購房需求,加快項目去化速度,才是當前階段的主要目標。
本報記者 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