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明介紹,合成生物學將讓人類的癌癥治療進入個性化階段。資料圖片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的傳統(tǒng)腫瘤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等,盡管能有效治療癌癥,但其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通殺”的缺點卻不容忽視。近日,深圳首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市二醫(yī)院院長蔡志明宣布: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的研究獲國家973計劃立項。據介紹,該研究篩選出膀胱癌有效治療靶點,利用生物學和工程學方法,通過注入改造過的細菌和T淋巴細胞,合成具有個性化攻擊力的“武器”,直搗腫瘤細胞。這意味著未來醫(yī)務人員將能“遙控指揮”經過改造的細菌或T淋巴細胞去直接攻擊癌細胞,從而達到治愈癌癥的目的,癌癥的治愈率將大大提高。
本土科學家的新課題
1
本土科學家的新課題
2010年5月20日,《科學》雜志公布了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的最新成果:他在實驗室中通過化學合成絲狀支原體絲狀亞種的DNA,并將其植入去除了遺傳物質的山羊支原體體內,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這個被命名為“辛西婭”(Synthia)的生物立即給公眾帶來了驚嘆、爭議和恐慌,標志著人類首個“人造生命”出現。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是目前國際最前沿、且發(fā)展最迅速的學科。與傳統(tǒng)生物學通過解剖生命體以研究其內在構造不同,合成生物學從最基本的生命要素開始研究,目的是建立人工生物體系。
對合成生物學的研究內容,市二醫(yī)院院長、泌尿外科教授蔡志明的說法是,“將工程學的原理應用于生物學研究當中,設計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或對現有生物進行改造?!?/p>
2013年12月31日,科技部官網公布了2014年度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國家973計劃)項目名單,來自市二醫(yī)院(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的“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的研究”喜獲立項。該項目由蔡志明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這是深圳首位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也是我國首位腫瘤合成生物學的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
團隊的新課題是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膀胱癌作為合成生物學治療的研究模型,通過改造細菌和T淋巴細胞的方式探索癌癥治療新理念,這也意味著深圳乃至國內腫瘤研究正式進入了“人造生命”的軌道。
據介紹,蔡志明團隊的這個項目由深圳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申報單位,聯合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包括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和三級甲等醫(yī)院3家。研究團隊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應祿、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深圳市國家級領軍人物等15位優(yōu)秀科學家和學術骨干,組成近百人的研究團隊,這是全球最大的腫瘤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之一。
改造細菌瞄準突變基因靶點
2
改造細菌瞄準突變基因靶點
目前,臨床普遍應用的傳統(tǒng)腫瘤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盡管能有效治療癌癥,但其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通殺”的缺點卻不容忽視,而且化療和放療存在容易耐藥等一系列技術瓶頸,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還會為病人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新立項的合成生物器件研究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殺死”惡性腫瘤細胞?蔡志明解釋,通俗來說,合成生物器件相當于一個組裝的“導彈”,這個導彈能精確區(qū)分腫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篩選出突變基因的靶點,而“導彈”能釋放“彈藥”,能精確瞄準基因靶點,殺死癌變細胞。
用來攻擊癌細胞的“彈藥”主要是經過改造的細菌和T淋巴細胞。經過改造的細菌具有識別實體腫瘤厭氧環(huán)境的特性,很容易找到癌變部位,T淋巴細胞本身對癌細胞具有殺傷力,且有可控性,這兩者本身就是很好的攻擊腫瘤的“武器”。從膀胱癌的標本中篩選出有效的治療基因靶點后,再將靶點和抗原“組裝”進細菌和T淋巴細胞,將其進行生物學合成,最終形成具有精確定位作用的“導彈”,可以準確打擊癌變部位,“殺死”癌癥細胞,不會造成普通細胞的損傷。據介紹,細菌可以是卡介苗菌等,經過改造后,這些細菌不再對人體有害。
隨著合成生物學的發(fā)展,人類的癌癥治療將進入個性化治療階段。
蔡志明說,不同人種、性別、分型甚至不同癌變階段的患者,突變的基因靶點可能都不一樣。因此,只要針對有效的突變基因,對細菌和T淋巴細胞進行改造,就可以對男性或女性、早期或晚期的癌癥進行個性化治療?!跋喈斢谖业膫}庫里有很多不同的零部件,根據要打擊的對象,可以隨時組裝成最合適的攻擊腫瘤的‘武器’。先對要打擊的對象進行測試,如果找到靶點,就打一個中一個,找不到就不打了?!辈讨久髡f。
為何選擇膀胱癌?
3
為何選擇膀胱癌?
市衛(wèi)計委的統(tǒng)計顯示,從2009年起連續(xù)4年,腫瘤一直高居深圳居民死因首位,其中,肺癌以21.69%的死亡率仍是腫瘤的“頭號殺手”。膀胱癌雖然已經成為深圳男性高發(fā)癌癥之一,但在深圳男性高發(fā)癌譜中排在第8位,發(fā)病率仍沒有肺癌那么嚇人。
為何此項研究不以其他高發(fā)病率腫瘤為模型,而選擇膀胱癌呢?蔡志明說,雖然膀胱癌的發(fā)病率排在第8位,但是在泌尿系統(tǒng)中排在第一位,而且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更為重要的是,在進行傳統(tǒng)手術切除治療后,需要不停灌藥而容易復發(fā),因此,死亡率也很高。
“選擇膀胱癌作為合成生物治療的研究模型,主要是在治療過程中用藥比較方便?!辈讨久髡f,膀胱癌是一個簡單封閉的生物系統(tǒng),且可以通過尿道送藥,無須入血。而若用其他腫瘤作為研究模型,給藥的方式不方便,不能體外給藥。而且作為基礎性研究,膀胱癌的研究模型出爐后,將可以復制到其他腫瘤的治療。
選擇膀胱癌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還源于前期的研究成果。據悉,市二醫(yī)院研究團隊和華大基因的科研人員已經發(fā)現了發(fā)生膀胱癌的8對突變基因,科研團隊對99個膀胱癌患者的組織樣本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全外顯子測序,共發(fā)現13個重要的新突變基因和24個已知突變基因。在發(fā)現的新突變基因中,有8個突變基因與膀胱癌的高頻發(fā)生有關。前期的研究為膀胱移行細胞瘤提供了更全面綜合的基因組突變信息,為膀胱癌的診斷治療提供了可能性?!斑@樣在合成生物治療過程中,更容易篩選出突變基因。”市二醫(yī)院副教授黃衛(wèi)人說。
研究究竟如何破題?
4
研究究竟如何破題?
“這項研究太超前了,把工程學原理引進生命學,把生命體的基因測序用到工程學中,這是一項開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性工作?!闭劦叫抡n題,蔡志明對研究何時能見成果仍是未知,但是信心滿滿。
他告訴記者,該項研究有三個課題,一是膀胱癌有效靶點篩選與鑒定,二是細菌干預膀胱癌體系設計與合成,三是膀胱癌特異抗原與T細胞功能調控。這三個課題的科研帶頭人都是國內外該領域的科學家,整個團隊在腫瘤合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免疫學等領域有著良好的學術基礎。“我們的項目設計非常有創(chuàng)意,項目本身具備堅實的研究基礎,團隊成員擁有深厚的研究背景,為了更有效治療癌癥這個共同目標組成學科交叉的前沿研究團隊?!安讨久髡f,“目前全球合成生物學研究發(fā)展最快的領域是醫(yī)學,在藥物開發(fā)、再生醫(yī)學等方面都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但在腫瘤研究領域還剛剛起步,給我國在本領域搶占研究制高點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一個新的腫瘤研究,科研團隊該如何破題?蔡志明介紹,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研究的團隊已經建立了泌尿生殖系統(tǒng)腫瘤標本庫和生物信息庫,為有效靶點篩選和驗證提供了基礎材料。此外,該團隊還建立了多株膀胱癌細胞系、多種膀胱癌小鼠動物模型,為合成生物器件測試提供了平臺。團隊已經在小白鼠身上進行試驗,明確技術能夠阻止癌細胞的發(fā)展。
目前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的原理,是希望能依靠細菌和免疫細胞的力量,更加精準地識別癌細胞,不用放療、化療就能殺滅癌細胞。蔡志明透露,下一個階段,團隊計劃在通過倫理委員會備案和批準后,將征集患有膀胱癌的志愿者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