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復原后的李大釗圖書館主任辦公室。資料圖片
《李大釗年譜》。資料圖片
北大師生排隊為李大釗雕像獻花。資料圖片
這幾天,一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視頻在北大人的朋友圈刷屏。
短短2分51秒的視頻,北京大學給出了紅色基因發(fā)展傳承的肌理與脈絡——
魯迅說:“北大是常為新的,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p>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說:“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p>
“敦煌女兒”樊錦詩說:“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p>
經(jīng)濟學家林毅夫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以國家天下為己任?!?/p>
“花兒永遠這樣紅,因為青春之花永遠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視頻這樣總結。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并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是北大的驕傲,也是北大的光榮?!?018年5月2日,在北大建校120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北大考察工作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深刻指明了北京大學與中國共產黨的密切關系。
百年歷史,百年榮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北大傳承百年光榮與驕傲,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牢固樹立標桿意識,認真修好黨史學習這門必修課、考出好成績,傳承百年北大紅色基因,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綻放青春絢麗之花
時間撥回到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指出,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zhàn)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習近平總書記還激勵他們“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成為北大師生團結抗疫的強大精神動力。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北大醫(yī)務工作者和醫(yī)學生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信心與新冠肺炎病毒戰(zhàn)斗到底。
引領,帶動更多的人。這一年,火線入黨成為他們最急切的事。
“今天是我獲得政治生命的一天,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天。我有15年呼吸科危重癥病人的護理經(jīng)驗,從此以后我也可以像前輩那樣,驕傲地說出‘我是黨員,我先來’?!痹谖錆h前線入黨當天,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yī)療隊員李娜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2021年3月15日,在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援鄂醫(yī)療隊“90后”全體黨員回信一周年之際,北大召開黨史學習教育暨慶祝建黨百年動員部署大會,下發(fā)實施方案,迅速在全校掀起熱潮。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北大把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相結合,不忘來時初心、涵育時代新人。開展“學黨史·悟初心”主題征文,邀請援鄂醫(yī)療隊“90后”黨員暢談思想覺悟的提升;邀請在脫貧攻堅一線、抗疫一線、邊疆基層一線的北大畢業(yè)生和在校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暢談回信精神所產生的強大感召力……
“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在北大校園蔚然成風。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主治醫(yī)師吳超,是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的執(zhí)筆人之一。“脫貧攻堅史、新冠肺炎疫情戰(zhàn)疫史都是和平年代黨領導中國人民書寫的值得銘記的歷史。在武漢的抗疫經(jīng)歷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讓我們明白,人民醫(yī)生的工作何其重要而光榮。每一次問診、每一次救治,我們都需要更關愛病人,走進患者內心?!眳浅f。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北大青年學生在短視頻中再次喊響這一嘹亮口號,表達了北大青年立足新時代,以力行詮釋愛國,用勵志奉獻成就自我的精神。
用活用好紅色資源
“咔嚓”一聲。景山東街吉安所左巷8號,北大教育學院博士生寇焜照在毛澤東故居前拍了一張照片。按照他的打算,在“七一”之前,要給所有北大革命文物拍一張“證件照”,為黨的百年華誕送上一份生日禮物。
“革命文物承載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北大用活紅色校史資源、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的重要遵循。
“北大黨史學習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優(yōu)勢得天獨厚,要深入發(fā)掘,讓黨史學習教育更加鮮活起來,使黨史學習教育入耳、入腦、入心。還要用好北大的影響力、輻射力,當好標桿,為全黨的黨史學習教育作貢獻?!痹谌5膭訂T大會上,黨委書記邱水平提出要求。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北大與北京市文物局合作整理了《北京大學有關文物調查報告》,對北京市與北大有關的文物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梳理,共統(tǒng)計了包括北大紅樓、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舊址、魯迅舊居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的紅色文物資源39處。這些文物,都具有“百聞不如一見”的直觀教育價值。
此外,在今天的北大校園內,還保存著紀念碑、圖書檔案、遺址遺存等大量的紅色文物。站在北大校園中,就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感受到一代代共產黨員的初心。
北大圖書館復原了李大釗的圖書館主任辦公室,打造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閱讀區(qū)“大釗閱覽室”。每日前來參觀學習的師生絡繹不絕。
3月26日,“大釗閱覽室”,北大人文學部正在給“強基計劃”學生開展現(xiàn)場教學。哲學系教授李四龍借李大釗先生的事跡教育學生:“有志不在年高,李大釗先生逝世時只有38歲,著寫那些文章時也只有20多歲,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因此,當代青年學生在學術上要有擔當精神?!?/p>
提起“大釗閱覽室”,圖書館黨委書記鄭清文非常自豪:“北大圖書館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深厚的緣分。李大釗同志和毛澤東同志都曾在北大圖書館工作過,北京共產黨小組正是在北大紅樓的圖書館主任室成立的?!蹦壳?,北大圖書館正在進一步優(yōu)化“大釗閱覽室”的整體展陳布局,不斷豐富和提升革命文獻的教育內涵。
發(fā)揮教師“引路”作用
3月18日,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席教授、中共中央原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成員陳晉為北大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校中層干部和師生黨支部書記作“從黨的歷史看黨的精神和中國道路”專題講座,1800余人參會學習。這次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是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全校黨員領導干部開展黨史專題培訓的第一講,也是北京大學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集體學習。據(jù)悉,北大黨委已將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內容納入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系統(tǒng)學習中。
“北大教師要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融入課堂、融入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充分發(fā)揮教師‘引路人’的作用。北大人文社會學科實力強,要用好這些資源,開設黨史國史系列講座,做好‘四史’研究?!毙iL郝平對黨史教學研究工作提出要求。
今年,黨史課程和講座是北大學生的選課熱門?!爸泄颤h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與實踐”“百年黨史專題”“黨史國史系列講座”“黨史學習十講”等22門課程和講座的信息,在北大師生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中頻頻被轉發(fā)、點贊。
這些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歷史學系等開設的課程,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全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體系,邀請校內外黨史領域的名師大家到課堂一線親自授課。
近期熱播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在北大師生中引發(fā)熱烈反響。國際關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院系的老師結合影視劇中的北大校史開展課堂教學,講解新文化運動至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重要歷史事件,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北大校史資料,學生們很有親切感,更容易受觸動,課程思政效果非常顯著?!眹H關系學院教授翟昆分享自己的講課體驗。
不僅如此,北大五四運動研究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中心已經(jīng)成立,黨史研究所正在抓緊籌備。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共黨報黨刊史(多卷本)”的研究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李大釗年譜》《五四精神》等一批重要出版物先后推出……
《李大釗年譜》由北大校史館副研究員楊琥歷時20年完成,總共135萬字,客觀真實記載了李大釗早年的艱難探索、五四運動時期傳播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活動,以及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革命實踐活動?!爱斍啊队X醒年代》等一批反映中國共產黨早期創(chuàng)始人篳路藍縷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的影視作品正在熱播,廣大師生學習興致很高?!独畲筢撃曜V》的出版,能為師生學習百年黨史、體悟革命者精神提供更豐富的閱讀材料?!睏铉f。
挖掘先輩感人事跡
2021年清明節(jié),北大再次組織師生到校內李大釗先生銅像和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獻花致敬,這是對革命先烈的懷念,更是對師生員工的激勵。據(jù)統(tǒng)計,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犧牲的北大烈士就有90人。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比绾胃玫刈尡贝髱熒鷮W習先輩模范的精神,北大下足了功夫。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后,北大梳理、挖掘身邊人的感人事跡,大力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讓師生職工學有榜樣,做有標桿,學思踐悟,知行合一。
3月11日,《信仰的力量》在網(wǎng)絡平臺上首播,每周一期。這是100位北大老教師關于理想信念的珍貴影像,由青年學生組織拍攝。中科院院士楊芙清、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主要設計人之一陳堃銶、“熊貓之父”潘文石等一批北大人成為主角。他們都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投身革命事業(yè),很早就確立了“跟黨走”這一不可撼動的強大信仰。第一集推出當天在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平臺就收獲了50余萬的點擊量。《信仰的力量》短視頻版上線不到3天,點擊量超過200萬。
老教師們的娓娓講述,讓北大師生們感受到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深厚感情。“是教育,是感染,更是引領。”
他們深刻感受到,正是在黨的引領下,北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有了實現(xiàn)使命與夢想的光明前景,成了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先鋒力量。今天的北大,已經(jīng)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在歷史上發(fā)展最好最快的時期,幾代北大人的夢想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
(本報記者 晉浩天 本報通訊員 靳戈 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