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不用離開房間或辦公室,你就能來到三維的虛擬會議室或教室,和眾多同事的替身坐在一起開會。當你的替身在會議桌前緊張地做筆記時,你本人還在臥室里睡大覺,三維替身可以讓你開會睡覺兩不誤。這聽起來很科幻,其實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接近成熟。
2011年4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研究學者稱,虛擬替身參加三維會議的技術已經接近可行。他們?yōu)槊械路虻娜嗽O計了一個替身,德夫本人在偷懶睡覺,而他的替身在參加早上8點的公司會議。“穿上數碼意大利套裝,變身為完美的參會者。他會捕捉其他替身的聲音變化,判斷出是一個玩笑會發(fā)笑,也會在適當時候點頭表示同意,并忠實記錄下會談中的每個細節(jié)。”
虛擬現實技術號稱“幾乎能模擬一切”,在這里,人(用戶)與機器(計算機)被視為一個整體,直接置身于三維信息空間中自由控制,使人成為了信息的主人。
2010年7月,微軟在英國牛津舉行的全球科技娛樂設計大會上展示了第一個“虛擬人類”——麥洛,人們可以通過攝像頭與他進行交流,而麥洛則可以對人類的不同情緒、動作以及聲音做出回應。這套技術中加入了心理技巧,讓人們感覺“麥洛”是一個真人。此外,智能軟件還能精確控制虛擬人物,包括臉頰的顏色和鼻孔的直徑,能讓他發(fā)出重音。麥洛身上的聲音識別軟件首先會依據數據庫,將參與者的要求和目的翻譯成電腦語言,以便麥洛理解。任何人在與麥洛相處45分鐘后,都會被“麥洛”記住。目前,這種人機交感技術依然處于開發(fā)之中,但這款產品最終將變成商業(yè)產品。
有專家認為,包括虛擬人在內的10大技術趨勢將在未來10年內戲劇性地改變我們的世界。2020年,機器人在身體上將超越人類。IBM的“藍腦”計劃為期10年,將利用硬件和軟件制造一個人類大腦。
除了發(fā)明虛擬人外,通過備份大腦的方式讓人類實現網絡化永生也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一種研究。英國科學家?guī)啄昵熬捅硎荆涸谖磥?0年內,人們只需要一個方糖大小的電腦裝置,就可以完整地備份人類每一秒鐘的思維和記憶。終極目標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人性化、有意識的機器人化身,使人自己或化身實現永生。也就是說,把人類自身變成數字形式,即便你的肉身死去,化身仍然可以長期存在。這種數字化“化身”能給子孫們“傳道授業(yè)解惑”,并生動展示著祖先樣貌。
2012年,來自13家歐洲學術機構的科學家獲得歐盟資助,啟動“人類大腦計劃”。他們將利用有史以來功能最強大的計算機,來實現世界上對完整人類大腦的首次模擬。同時,美國達拉斯?jié)h森機器人技術公司也發(fā)起了一個“阿波羅大腦計劃”,倡導研究組織互相合作進行研究,力求到2019年能讓機器人版“阿凡達”的人工智能達到真人一樣的水平。這個項目的最終目標是超越人類智能。目前科學家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績是造出智力水平僅相當于一歲兒童的機器人。
虛擬人技術的實現離不開網絡和超級計算技術的支撐。2011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超級計算2011”會議上,一個國際專家小組實現了廣域網絡中雙向每秒186GB的傳輸速度。這一速度相當于每天傳輸200萬GB的信息。科學家們實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數據傳輸速度,從而幫助開啟下一代高速數據傳輸技術之門。
現今,美國、中國、日本、歐盟和俄羅斯都在投入巨資研究超級計算機。美國IBM公司正在設計史上最強的計算機,其運算能力是當前速度最快PC的數百萬倍,每天的數據吞吐量相當于整個互聯網。計算機科學家預測,到2020年,每秒鐘可進行上百億億次數學運算的超級計算機將誕生。這種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將比今天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至少快1000倍,相當于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同時工作。網絡技術和超級計算技術的突破使得網絡化生存技術穩(wěn)步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