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40多國政要手挽手走上巴黎街頭紀念《查理周刊》襲擊案,美方重要人員的缺席隨即招致外界的口誅筆伐。白宮雖然12日即時回應稱“本應派更重要人員出席”,但德國《圖片報》13日仍在其網站的頭條位置調侃道,美方如此回應正好可以證明其自大無知。
11日,巴黎舉行聲勢浩大的百萬人大游行紀念《查理周刊》襲擊案,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等40多個國家的首腦、政要參加集會,“手挽手”向法國表達支持。這是繼1944年慶祝德國從納粹手中解放以來,法國的又一次“創(chuàng)造歷史的團結大游行”??墒遣粌H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缺席了本次集會,而且美國政府也未派出副總統(tǒng)拜登或國務卿克里來出席,美方僅派駐法大使哈特利(Jane Hartley)出席本次大游行。
12日,白宮發(fā)言人厄內斯特(Josh Earnest)回應到,“我想外界的批評很合理,我們應派更為重要的官員出席該活動”。他還補充道,奧巴馬其實非常愿意出席。
《圖片報》諷刺道,本次大游行開始之前至少有36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對于美方來說這可能太短了。
“保護我們(美方人員)的安全可能會對紀念活動本身造成影響”,厄內斯特的這一句回應則為美方招致更為猛烈的批評。
《圖片報》稱,白宮如此回應或許恰好可以說明美方的自大和無知。當天共有包括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等40多個國家的首腦、政要參加集會,他們同樣可能會成為襲擊的目標,但是他們相信法國的安保措施,他們不是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