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守護“老小孩” 讓遺忘“更慢一些”
新華社記者徐鵬航、顧天成、龔雯
他們是可愛的“老小孩”,被困在時間的迷宮里;他們是“時光旅人”,徘徊在過去和現在的十字路口。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記憶力下降就是阿爾茨海默病嗎?阿爾茨海默病如何防治?家庭和社會如何更好地給予關心幫助?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什么是阿爾茨海默病?
一個問題要反復問很多遍,剛剛放下的東西轉頭就忘,出門有時還會忘記回家的路……家在河北的李阿姨確診阿爾茨海默病已十余年。所幸在女兒的悉心照料下,李阿姨雖然經常忘事,但是大部分時間里都是樂呵呵的。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顯示,我國現存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患病人數超1600萬。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的老年癡呆疾病發(fā)病人數持續(xù)增加,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導致認知功能逐漸退化的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老年期癡呆類型?!敝袊部刂行穆≈行睦夏杲】凳抑魅我憔榻B,其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下降、情緒波動等癥狀,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人認為阿爾茨海默病就是‘記憶力下降’,但其實時間定向障礙、空間定向障礙、語言障礙、性情變化等,都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表現。”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科主任醫(yī)師高晶介紹,比如一些患者會出現“錯語”,即叫錯東西名字或者說話說半句,或者分不清當下的月份、季節(jié)等。
高晶介紹,判斷是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需要結合系統(tǒng)的認知功能評價,以及腰椎穿刺取腦脊液或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進行確診。她強調,并非所有的癡呆癥狀都是阿爾茨海默病導致的,腦部腫瘤、甲狀腺功能低下、梅毒等都有可能導致癡呆癥狀,因此必須到醫(yī)院就診,查明病因后進行相應治療。
守護記憶 早診早治是關鍵
“醫(yī)生,近幾年我記性越來越差,孩子讓我來檢查檢查……”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神經科癡呆門診以及老年記憶門診,前來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
據介紹,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且發(fā)病癥狀較為隱匿,因此早診早治非常重要。
“從大腦出現病理改變到失智之前,要經歷約20年至30年,出現失智癥狀之前的一個階段就是輕度認知障礙,如果患者在這一階段被識別出來,通過早期干預,可以推遲癡呆的發(fā)病時間,并且有很好的生活預期?!北本﹨f(xié)和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康琳說。
國家衛(wèi)健委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積極開展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健康指導,提高公眾對老年癡呆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還無法逆轉,但是早診早治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备呔дf,目前已有相關靶向藥物,對于符合用藥條件的患者來說,早期使用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高晶提醒,阿爾茨海默病需要根據病情,定期隨診?;颊咭{整好心態(tài),正確認識疾病,學習與病共存。
“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癡呆癥是復雜的健康問題,但通過積極的預防措施和早期干預,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發(fā)生的風險?!币憔ㄗh,要注意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衡飲食,保持適量的體育活動和積極的社交生活,保持大腦活躍,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
讓關愛不缺席
正在招募“老寶貝”的“記憶咖啡館”,可體驗芳香療法的“旅行區(qū)”,VR生活場景干預課程……在上海市江蘇路街道的“小藍花”市民中心,有認知障礙風險的老年人可以在志愿者的幫助下,豐富自己的生活,動動腦筋、提提精神。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上海市首個城區(qū)級老年認知障礙友好賦能支持中心,自今年1月揭牌啟用至8月底,已累計開展全齡友好、專項服務和公眾傳播等各類活動216場,服務3321人次。
在上海市江蘇路街道的“小藍花”市民中心,認知障礙長者在課程導師的帶領下,參與音樂療愈課程。(受訪者供圖)
守護“老小孩”,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愛。老年癡呆防治促進行動(2023-2025年)提出,建立老年癡呆防治服務網絡,探索建立社區(qū)居委會、村委會、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村衛(wèi)生室等的合作機制和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xù)的老年癡呆防治服務。
“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來說,好的照料方式至關重要?!备呔дf,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要采取“順”和“哄”的方法,在患者出現情緒波動時主動轉移患者注意力,一味批評會增加病人的不安全感。此外,保持豐富的生活內容和環(huán)境,做好患者的服藥管理,可以給患者隨身攜帶定位手表或在內衣上安放定位器等,防止走失。
“照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對一個家庭來說往往是沉重的負擔?!备呔Ш粲酰訌娚鐣Π柎暮D』颊叩闹С?,培訓更多有認知障礙照料能力的護工,通過社區(qū)、日托、專業(yè)養(yǎng)老院等社會支持系統(tǒng),減輕患者家庭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