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山東毒快遞”事件后,快遞人員和收件人對可疑包裹都小心翼翼,謹慎之余也鬧了不少的笑話。重慶的收件人小渝和發(fā)貨人小譚就遭遇了這樣的“烏龍包裹”。
飛來的包裹
收件單上信息不明
讓收件人好傷神
小渝去年12月27日收到一個快遞。她剛拿回家一打開,就被里面的內容搞蒙:快遞包裹是一個禮品包裝的盒子,盒子里裝著一些化妝品,上面全是英文說明,小渝根本看不懂。更為關鍵的是,在小渝的印象中,那段時間她根本沒有在網上購買過化妝品。回想起媒體關于毒快遞的新聞報道,小渝有些擔心:這些東西會不會有危險?
基于這種疑慮,小渝試圖搞清楚這個快遞的來源??爝f是小區(qū)物管代為簽收的。緊貼在快遞包裝袋上,唯一留存的那一聯(lián)單據(jù),除了印有發(fā)貨地“廣州”,以及物管用紅色記號筆寫下的收件人姓名及房間號比較清晰之外,其它信息根本看不清筆跡。
小渝又通過快遞單號來查詢,卻也只能查到包裹在快遞的發(fā)送流程,沒有寄件人及收件人的信息。“這東西會不會不是我的?快遞公司搞錯了?”這莫名的包裹困擾了她好幾天,既不敢用也不敢隨意扔。
元旦的晚上,快遞公司終于落實所有信息:包括寄件人的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而收件人確實是小渝,而寄件人原來是小渝長期光顧的淘寶賣家?;瘖y品是賣家新年為老主顧準備的禮品,只是粗心,忘記將賀卡一并放入禮盒中,才導致了這場誤會。
白色的粉末
一包紅苕淀粉
外地買家進了派出所
從去年3月開始,小譚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小店,主要銷售她婆家所在農村的一些土特產,如土雞蛋、紫薯,還有紅苕做的淀粉,銷售不錯。然而,近日小譚發(fā)給一個外地買家的包裹在快遞過程中出了一點狀況,竟然讓收件人的男友進了一次派出所。
去年12月,小譚在網上銷售開縣的南門紅糖。因為這是一個有傳統(tǒng)文化背景的土特產,所以小譚特地寄了一些給買家小蕭。據(jù)小譚介紹,小蕭實際上也是重慶人,此前與她在同一家IT媒體共事,公司裁員后才去了南方沿海工作。
上月29日,小譚接到了小蕭的電話,告訴她裝有南門紅糖和紅苕淀粉的包裹出了問題,甚至讓小蕭的男友到派出所接受了詢問。問題就出在白色粉末狀的紅苕淀粉上。
小譚從小蕭發(fā)過來的微信圖片上,看到了那個快遞。原來,她寄出時包裹得嚴實規(guī)整的紅苕淀粉,不知為何在運輸過程中外包裝袋被損壞,白色的紅苕淀粉順著最外層的紙箱縫隙漏出??爝f員見到這些粉末擔心有問題,甚至認為這粉末外觀看起來和毒品有點接近。謹慎的快遞員選擇撥打110報警。這個沿海城市的民警沒聽說過紅苕淀粉,收件人的信息留的是小蕭的男友,因此他就被請到了派出所,最后不得不應當?shù)孛窬囊?,生吃了一點紅苕淀粉,在沒有發(fā)現(xiàn)毒品反應的情況下,才消除誤會離開派出所。(記者 盧雨)
鏈接>
下月起快遞公司
將使用驗視章
“山東毒快遞”事件之后,國家郵政局隨即開展了收寄驗視制度。重慶市郵政管理局要求:全市97家快遞企業(yè)從2月1日起,在收寄郵件、快遞時,要使用標注了快遞公司名稱、投遞員姓名或工號的統(tǒng)一規(guī)格驗視章;凡是沒有加蓋驗視章的郵件和快遞,將不得收寄;對經驗視仍不能確定安全的存疑物品,收寄人員將要求寄件人出具身份證明及相關部門的物品安全證明,核對無誤后才能收寄。(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