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本是旅游旺季,卻有景區(qū)態(tài)度鮮明地對個別游客說“不”。不久前,四川稻城亞丁景區(qū)連續(xù)7天發(fā)布禁止非法開展戶外活動的公告,并對8名違規(guī)游客處以終身禁入處罰;云南哀牢山景區(qū)也發(fā)布安全提示,嚴禁游客擅自進入哀牢山深處,最高可罰款5000元。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边@一名句道出不少“驢友”的心聲。向往“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無可厚非,但一些人卻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魯莽前往、任性“野游”,很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
這份代價,往小了說可能是身體損傷、心理恐慌、財物損失。比如,今年國慶假期就有2名“驢友”私自進入羅布泊,最終棄車逃生,所幸在風沙中步行3小時后獲救。往大了說,性命不保絕非危言聳聽。同樣是在羅布泊,2023年一支自駕車隊未經(jīng)批準穿越禁區(qū),最終4人葬身沙漠;今年1月,5名“驢友”違規(guī)攀登四川松潘雪寶頂,導致2人失聯(lián);今年6月,2名“驢友”在未完工的浙江臺州石人峽景區(qū)橫渡溪流時被沖走……生命只有一次,悲劇令人唏噓,任何人都不能心懷僥幸、以身試險。
“驢友”任性不僅危及自身,還會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破壞、給公共資源帶來浪費。部分“驢友”全無對大自然的敬畏,缺乏對當?shù)厮摹⒌匦?、物種的了解,其行為破壞了當?shù)氐囊吧鷦又参镔Y源,造成不可逆的損失?!绑H友”一旦被困野外,往往需要景區(qū)和相關部門組織專業(yè)隊伍、配備特種設備,甚至還要動用直升機進行救援,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近年來,多地發(fā)布禁令,明確“救援費用自擔、風險自擔”,卻仍然攔不住個別人一意孤行進行“野游”。這不是挑戰(zhàn)極限、探索未知,而是對自身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極不負責。
《2023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23年發(fā)生戶外探險事故425起,涉及人員1350人,受傷320人,死亡及失蹤182人。必須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在社交平臺上廣為傳播的“種草帖”暗藏風險。2022年8月,一則網(wǎng)絡攻略帶火了四川彭州的“野景點”龍漕溝,游客爭相前往,卻因山洪導致人員傷亡。哀牢山在網(wǎng)絡上突然走紅,也與網(wǎng)絡博主發(fā)布的視頻不無關系。部分博主鼓勵網(wǎng)友探險“打卡”,借此撬動巨大流量。不管是有意宣傳,還是無心之失,都造成了出行誤導及安全風險。對此,平臺審核不能坐視不管,應通過標注風險提示等方式主動作為,避免誤導公眾。
很多景區(qū)都擁有奇?zhèn)邀惖娘L光。擅闖“無人區(qū)”未必就能收獲絕美的風景,遇到險情更是得不償失。要知道,每個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樹立安全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才是守護生命的最佳手段,也是外出旅游的底線所在。
?。ㄕ幾浴赌戏饺請蟆罚}為《向野游者說“不”也是一種保護》)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