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不是對小高的不敬??梢韵嘈诺氖?,這個問題肯定已停留在足協(xié)“有關人士”的腦海里了。
認識老布是在1998年法國世界杯。當時他帶領導的克羅地亞隊一鳴驚人地打進了半決賽。老布半決賽前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現在的克羅地亞隊就像是一輛裝滿了油箱汽車”。雖然克、法半決賽那天我在馬賽觀看巴西隊和荷蘭隊的另一場半決賽,但在新聞中心的電視屏幕上,我記住了那張戴著黑框眼鏡的冷峻而自信的臉。昨天在滬京大戰(zhàn)結束之后的賽后新聞發(fā)布會上我發(fā)現,老布的氣質和冷峻,甚至小小的幽默,都與12年前無異,甚至他的臉也不見老。他的那句:“我至今都很困惑洪元碩為何使用這個三個球員首發(fā)”的話讓人回味,更讓我想起了12年前的他。
老布是老外,在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只要是涉外,必要受特殊的禮遇。30多年前幾個外輪上的普通船員閑逛在上海外灘,都會被尊為外賓而備受禮遇。當時上海外灘碼頭邊上有一個只許外國人進出的“海員俱樂部”,就是招待這些水手的。這一“傳統(tǒng)”在現今的中國的足壇依然難看到,外教與土教練同工不同酬,薪水相差數倍似乎是天經地義,而承擔的責任卻是一樣的。外教的自由度遠甚于土教練。他們可以不理會領導,而土教練屈逢領導幾乎是生存的第一要素。陜西隊科薩上任第一天就規(guī)定,休息室里只允許上場隊員和替補隊員進入,其他人員包括未進入大名單的一律不得進入。而此前陜西隊的休息室如1997年前的申花隊的休息室一樣熱鬧得像個菜場。中國足球職業(yè)化以來,老外教練給中國足球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就是讓休息室更專業(yè)。
老布來到申花隊,申花老板向來喜歡“事必躬親”。但是在老布面前不得不閉上了嘴,“一切老布說了算,發(fā)獎金也歸他管”。當然,老布能夠“征服”朱駿,來說,不僅僅是外教的身份。申花以平民身份,躍入排名榜第一,雖然民在第二的山東隊少賽一場,這個成績無論如何是讓所有人,包括申花人賽前想都不敢想的。至少可以說明兩個道理:一,球星的作用其實是沒有那么大的;二只要有好的調理,土雞也能成鳳凰。需要說明的是,這兩條只適用于中國足壇。這其中,“調理人”老布自然有料。這也難怪年少氣盛的朱老板不得不向老布“低頭”了。
上海男籃主教練鄧華德僅用一個賽季的時間,就將上海男籃從一支被人忘卻的“四流隊”一舉打入半決賽。這一火箭似的飛躍速度也讓他得到了中國男籃主教練的位置。如果老布引領著申花隊這個迅猛的勢頭一直延續(xù)到聯賽結束,他還會一直是申花隊的主教練嗎?在中國足協(xié)的“辦公室會議”上,這個話題會一直沒人提嗎?相信誰也不會懷疑這個可能性的存在。
下面就看小高了。兩勝“德國”一破“韓咒”算不了什么,見真格的才是考驗??!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