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八洛南縣古城鎮(zhèn)
榨油坊的大娘:“希望年年都有人來榨油。”
周日的古城鎮(zhèn),貨品琳瑯滿目,在人群的摩擦擁擠中,讓人覺得這個不大的街道走起來竟有些費神。在街尾的一個岔道口,藺彩鳳家的榨油作坊外擠滿了排隊榨油的人。一個婦女拎著一袋子菜籽說自己路遠,急著回去,非要藺彩鳳給她先稱,“哎呀,這可不行吧,大家都在排隊呢,你先候著吧。”藺彩鳳面露難色,最終還是拒絕了這名婦女的要求。說完,一頭扎進了窄小陰暗的作坊里,我們跟隨她走了進去,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內,光線昏暗,一處放著榨油的機器,一處放著壓辣椒面的調料粉碎機,兩個機器同時運轉,機器轟鳴,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辣味和醇厚的油香。
好在兒媳婦幫忙照看榨油的機器,藺彩鳳就一心加工辣椒面,她是個非常和善的老人,雖然很忙,但不管問什么都會笑著耐心回答。藺彩鳳告訴記者,她家的油坊開辦36年了,她的家庭也由當時的三四口人變?yōu)榱爽F(xiàn)在的十口之家,平時,丈夫和兒子們在外掙錢,她和兒媳一起操持這個油坊。對藺彩鳳來說,她們最忙的時候,是每年10月之后,這段時間,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都會從家里提著菜籽、黃豆、花生過來榨油,為過年準備充足的食用油。近幾年,種地的人少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榨油的人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多了,即便這樣,臘月前后,藺彩鳳還是得早起晚睡,為周邊有需求的村民服務。
“加工一斤菜籽油收一塊錢。”藺彩鳳說,靠榨油只能維持住基本的生活,但她早已聞慣了油味兒,也習慣了這種生活,只希望今后一直會有來榨油的人。
臘月十九丹鳳縣棣花鎮(zhèn)
吊粉條的大哥:“我們加工的粉條不含任何添加劑,希望媒體多宣傳。”
走在棣花老街的集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隨處可見賣粉條的小販。在一處集中銷售粉條的地方,記者見到了正在家里為村民加工粉條的李鵬。2016年年初,還在搞電動工具維修的李鵬,因為朋友的一句話,萌生了做粉條加工生意的想法。原來,朋友告訴他,雖然市面上賣粉條的不少,但很多都是加了添加劑的,吃起來不健康。李鵬就想:做出不含添加劑的粉條應該并不難,既然家里有現(xiàn)成的門面房,不妨嘗試一下。
2016年4月,李鵬從山東購進了做粉條的機器,一直放在家中。因為零度以下的天氣,才能使粉條上凍,所以一年里做粉條的時間就集中在臘月前后的十幾天。機器做粉條省去了很多人力和中間環(huán)節(jié),而且,不需要添加白礬等添加劑,過程透明放心,很多村民為了吃得健康,便不怕麻煩,從家里拉來磨好的紅薯粉、洋芋粉,現(xiàn)場加工粉條。甚至有人騎著摩托車,從30公里外趕過來。
李鵬告訴記者,市面上的一些粉條除了添加白礬之外,還摻有包谷面粉,因為包谷面價錢相對較低。他拿著自家做的粉條向記者展示,優(yōu)質粉條是半透明有光澤的,摻雜其它原料的粉條,顏色雖然很白,但是沒有光澤。他希望,媒體多宣傳這方面的知識,讓更多的人吃上優(yōu)質健康的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