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禧
嶺溝貢米水田
栽秧
耙田
培育的秧苗
早就聽說鎮(zhèn)安縣西口回族鎮(zhèn)嶺溝村出產一種獨特的大米,做出飯來清香襲人,入口品嚼甘馨噴荃,當地人流傳著“一家煮飯,百家都荃”的贊語,尤其是楊家溝口的十畝水田里種出來的稻子品質特優(yōu)。
史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到西安,陜西布政司選嶺溝米進獻,慈禧食后贊不絕口,當即定為“貢米”。
嶺溝到北京2000多公里,自嶺溝米被定為“貢品”后,縣上年年要組織進貢。負責運送貢米的腳夫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苦不堪言??h令也深知其難,但又不敢抗貢。直到有一年,他想出了一個妙計,特意選了幾個粗脖子(即長有癭瓜瓜的人)進京納貢,并交代差役到了皇宮如何回答問話。進貢的隊伍還沒走到皇城,便遇見皇上出游,看見這些粗脖子,皇上便問:“為何脖生粗瘤?”聰明的差役指著米袋答曰:“就是吃這米長出來的。”皇上一聽,好不驚慌,即令“廢貢”嶺溝米??h令這一計策堪稱兩全其美,既避免了嶺溝百姓長途跋涉之苦,又不會落下抗貢之罪。
此后,嶺溝米就自產自銷。2018年,我去嶺溝時,只有少數幾塊水田保留著,大部分都起旱改種玉米、小麥了。問其原因,說是水稻產量低。2021年,我從朋友的照片中看到,嶺溝又恢復傳統水稻種植,成熟的田野一片金黃。
5月28日,我和縣攝協的幾位影友專程來到嶺溝村,拍下了一組村民插秧的照片。我想過一段時間,再去看看他們如何進行田間管理,秋天再去分享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