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 馬海燕)北京電影學院校史館今天揭幕,展示了學校的歷史沿革、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教學成績等。許多珍貴歷史照片和資料一一呈現(xiàn)。
1950年9月14日,在周恩來總理的支持下,大專三年制演員班的38名學生在北京石老娘胡同四號院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成立了中央文化部電影局表演藝術(shù)研究所。1951年,研究所更名為中央文化部電影局電影學校,1953年更名為“北京電影學?!?。1956年,國務院批準該校改制為北京電影學院。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電師生參與拍攝的影片超過全國電影生產(chǎn)總數(shù)的60%。北京電影學院為新中國電影事業(yè)輸送數(shù)萬名各類專業(yè)人才,被稱為“中國電影人才搖籃”。
在展廳入門處,擺滿三面墻的各類獎杯。謝飛柏林電影節(jié)的金熊獎、銀熊獎,陳凱歌戛納電影節(jié)的金棕櫚獎,賈樟柯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金獅獎,還有許多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杯都陳列其中。
展示的老照片中,有蘇聯(lián)專家指導導演專修班謝添拍攝作業(yè)、演員專修班的陳強在排演話劇等。同時展示的還有1961年表演系新生入學考試的試題,黎莉莉、于洋、吳貽弓等人的新生報名表,張藝謀、顧長衛(wèi)的入學學籍表等稀有資料。
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shù)、錄音五個系本科的招生,當時報名人數(shù)達到6000余人,最終錄取159人。表演系、攝影系78班的合影都在其中。展廳里展示的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和張藝謀在圖片攝影課程的作業(yè),筆跡工整讓人嘆服。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表示,校史館從項目籌建到大量資料的收集、整理、勘校,從實物征集到編輯整理,歷時兩年有余。這些過往蘊含著學校獨特的精神與風貌,了解學校的校史必將使廣大學子產(chǎn)生自豪感與使命感,進而形成對學校的熱愛,產(chǎn)生立志成才的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