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7月7日電 題:日本教科書上消失的“盧溝橋事變”真相
記者郭丹、陳澤安、羅鑫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華日軍借由一名士兵失蹤圍攻宛平城,由此制造了蓄謀已久的盧溝橋事變,并展開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勝利80年后,宛平城城墻上的彈坑依然清晰,但日本的教科書上這段真實的歷史,早已“消失”。
東京書籍出版的《新編 新社會 歷史》和令和書籍出版的《國史教科書(第7版)》(新華社記者陳澤安 攝)
“1937年7月,日中兩軍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發(fā)生武力沖突,日中戰(zhàn)爭爆發(fā)?!薄?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演習(xí)時遭到不明槍擊,8日拂曉,日軍攻擊國民革命軍的陣地,兩軍陷入交戰(zhàn)”……這是目前日本東京書籍出版的初中教材《新編 新社會 歷史》、令和書籍出版的《國史教科書(第7版)》中對盧溝橋事變的描述。
將日本的對華侵略描述成中日兩國平等的武力沖突,甚至顛倒黑白、污蔑中方率先對日開槍……日本教科書上的這些內(nèi)容,不僅會讓學(xué)生們信以為真,成為其歷史認知的基礎(chǔ),更會成為日本下一代看不到歷史真相的“遮眼罩”和“迷魂湯”。
在盧溝橋事變88周年、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尋找中日專家,探尋更多人證、物證,讓真實的歷史被世界看見。
蓄謀已久!侵華日軍“要策劃一個‘柳條湖一樣的事件’”
“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蓄意謀劃的?!蹦暇┐髮W(xué)歷史學(xué)院教授張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這一點,曾主導(dǎo)對華‘和平工作’的日本高級特務(wù)今井武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已經(jīng)‘坦白’”。
在回憶錄中,今井寫道:“當時,在七七事變前,東京政界那些消息靈通的人士中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七夕晚上,在華北會發(fā)生一個和柳條湖一樣的事件’。”
所謂“柳條湖事件”,即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人修建的南滿鐵路路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后炮轟東北軍北大營,悍然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日本的‘七夕’就是公歷7月7日,”張生說,“所以這個日期是早就定下來的?!?/p>
2025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館內(nèi)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講述“七七事變”的發(fā)生始末。(新華社記者 孫蕾攝)
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指出,有史料記載,1936年2月至6月,日本派到北平的中國駐屯軍由2003人增至5774人,短短4個月就增兵近兩倍,蓄意制造“盧溝橋事變”的野心可見一斑。
問題核心:是誰,在盧溝橋欺凌中國百姓?
東京書籍出版的歷史教材,不僅掩蓋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還不斷通過修改教材,來美化侵略行徑,歪曲歷史。記者對比今年和去年的歷史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新版教材把之前侵華日軍列隊通過盧溝橋的照片換成了《東京朝日新聞》1937年7月9日對盧溝橋事變報道的版面截圖。截圖上,赫然寫著“我軍反擊不法射擊”,這與日本右翼教材、令和出版社教材中所記載的內(nèi)容一致,也與日本右翼洗腦機構(gòu)——靖國神社游就館中污蔑中國“第一槍”的腔調(diào)完全一致。
對此,日本近現(xiàn)代史研究專家、上海交通大學(xué)副研究員石田隆至表示,日本這種將“中方挑釁在先”的意識寫入教材、植入青少年心中的做法是在美化侵略戰(zhàn)爭、是在讓日本侵華戰(zhàn)爭正當化。但是,只要簡單思考一下“日軍為何會駐扎在北京郊外”這一點就會明白,是日本在侵略,因為日軍出現(xiàn)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種挑釁。
羅存康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完全不需要在日本設(shè)置的所謂‘第一槍’的詭辯上與其糾纏,我們應(yīng)該看清問題的本質(zhì),那就是,到底是誰侵略了中國?到底是誰在盧溝橋欺凌了中國人民?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p>
“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自導(dǎo)自演的事件。這一點,日本史學(xué)界通過客觀考證早已明確。盡管如此,日本右翼仍編造謊言,試圖將事件的責(zé)任推給中國軍隊?!比毡練v史學(xué)家纐纈厚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當前,這種捏造、歪曲、否定真實歷史的歷史修正主義依然籠罩著日本教育界和媒體界。這背后隱藏著的,是日本不愿承認侵略,不愿承認‘加害責(zé)任’的心態(tài)?!?/p>
中國戰(zhàn)地記者方大曾記錄真實的歷史
《良友畫報》(1937年7月號 總第130期)發(fā)表方大曾拍攝的盧溝橋事件組圖之一。(選自馮雪松著《珍藏方大曾》 新世界出版社)
羅存康表示,日本的歪曲報道不足以信,中方的客觀報道更值得關(guān)注。《大公報》戰(zhàn)地記者方大曾,曾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于7月10日早晨,獨自騎自行車來到盧溝橋,頂著炮火的危險,客觀記錄了戰(zhàn)役狀況,成為報道盧溝橋事變的第一人。
“二十九軍在這次抗敵戰(zhàn)斗中,其悲壯慘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記得在日軍二次進攻的夜里,我軍有一排人守鐵橋,結(jié)果全部犧牲,亦未能退卻一步?!?/p>
“我感覺二十九軍的兵士每一個都很可愛,他們平均年齡都很小,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正充滿了天真活潑和英勇熱烈的心,又何況他們都受過鐵的訓(xùn)練與強烈的民族意識的澆灌呢!”
……
方大曾在其撰寫的長達7000字的長篇戰(zhàn)地通訊報道《盧溝橋抗戰(zhàn)記》中,不僅客觀、真實地記錄了盧溝橋事變的發(fā)端、當時守軍的態(tài)度、敵方的動向、日軍侵略中國的殘暴,還刻畫了中國守軍英勇抗戰(zhàn)、決不退縮的情形。
7月23日,方大曾將這篇通訊配以照片寄出;8月1日,該文被《世界知識》雜志刊發(fā),被中外媒體廣泛采用。
盧溝橋事變親歷者——小樹林里躺滿了犧牲的戰(zhàn)士
這是“七七事變”親歷者鄭福來生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回憶自己居住的盧溝橋畔遭日軍槍炮襲擊現(xiàn)場情況的視頻截圖。(新華社北京分社 供圖)
盧溝橋事變親歷者鄭福來生前曾多次接受新華社采訪,并向記者講述當年日軍侵華的情形?!埃ㄊ伦儯┠悄晡也粷M7歲。7月8號那天,天不亮槍炮聲就響了,把我驚醒了……我媽帶著我和妹妹一起逃難。路上經(jīng)過我常去玩的一片小松樹林,當時駐守宛平縣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就在那里奮起抵抗。我看到,小樹林里躺滿了犧牲的戰(zhàn)士?!?/p>
羅存康告訴記者,為抗擊日軍的侵略,眾多駐守宛平城的戰(zhàn)士誓死捍衛(wèi),不幸犧牲。有一名多年后才被人所知的中共地下黨員。他就是第二十九軍駐守回龍廟的英雄排長沈忠明。羅存康告訴記者,據(jù)史料記載,沈忠明在1936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英勇抗敵,以一個排的兵力抵御數(shù)十倍敵人的進攻,直到身負重傷,最后光榮犧牲。
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共中央發(fā)出《中國共產(chǎn)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呼吁: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jié)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誓死不做亡國奴!”面對日軍的侵略,中華兒女團結(jié)起來奮起抵抗。佟麟閣、趙登禹……一位位守衛(wèi)北平的中國將領(lǐng),在抵抗日軍的侵略中相繼犧牲。
今天,在北京,依然可以看到用這些將領(lǐng)的名字命名的道路;那些無數(shù)中華兒女用鮮血染紅的歷史,不該也不能因為他國歷史教科書的刻意“美化”和“歪曲”而被消失,被遺忘。
銘記真實歷史,才能真正從中汲取教訓(xùn),才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參與采寫:新華網(wǎng)岳瑞芳、東京分社李光正、北京分社孫蕾、江蘇分社蔣芳、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