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探秘農業(yè)“芯片”
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袁隆平院士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把一粒野生稻種變成了世界受益的“超級稻”。追尋著他的腳步,不久前,我來到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試圖用影像記錄下鮮為人知的農作物種子的保存、檢驗和繁育等工作。
資源庫是當前農作物種質比較有效、安全的保存方式。保存工作包括入庫前對種子進行接納登記、查重核對、清理遴選、活力檢測、干燥脫水、水分測定、種子包裝等步驟,以及出庫后的種子分發(fā)、發(fā)芽監(jiān)測、繁殖更新等十多個流程。
在資源庫的長期庫里,種質資源正在低溫環(huán)境下“冬眠”。一排排4米高的架子緊密排列,架子上每一層都密密麻麻存放著一個個圓形的金黃色盒子。盒子里面裝著一粒粒看上去不起眼的種子,卻記錄著各類農作物千百年的遺傳密碼。作為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戰(zhàn)略儲備之一,這些種質資源可以在庫里保存50年以上,在需要的時刻隨時能被從容喚醒。
“長期庫溫度為零下18攝氏度,保種時間為50年以上;中期庫溫度為零下4攝氏度,主要用于種質資源分發(fā)利用;短期庫溫度為4攝氏度,用于材料的短期保存?!碧茷t博士如此介紹。同時,資源庫要定期測定種質的出芽率,在低于75%的時候進行擴繁,以確保資源的活性。
每年到了春耕時節(jié),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的技術人員就要忙著進行水稻小品種育秧試驗播種工作?!斑@些水稻種子是我父親那一代資源工作者于20世紀70年代收集、90年代保存入庫的,現在要拿出來核對性狀,準備更新繁殖,以保持種子的活力……”資源庫負責人段永紅介紹道。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致力于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利用的服務性公益平臺。目前,資源庫已經收集保存了59個國家(地區(qū))、全國32個?。▍^(qū)、市)的種質資源3萬余份,累計分發(fā)種質資源近3萬份次,實現了湖南與國家種質資源平臺的優(yōu)勢互補交流。
?。ㄗ?攝影:郭立亮,系湖南日報首席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