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4月8日電 就美國宣布對臺課征32%的所謂“對等關稅”,臺當局日前提出“五項應變策略”。島內輿論批賴清德還未談判先投降、以“跪式戰(zhàn)略”應對關稅挑戰(zhàn),并強調“回頭是岸”,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才是正道。
賴清德6日發(fā)表講話稱,臺灣對美國沒有計劃采取關稅報復;企業(yè)對美國的投資承諾,只要符合臺灣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關稅戰(zhàn)開打,還沒談判先投降。”臺灣媒體人孔令信發(fā)文指,“五項策略”就是在向特朗普輸誠。臺北市青年聯(lián)合會理事長陳建維也批評臺當局以“跪式戰(zhàn)略”應對關稅挑戰(zhàn)。
在臺灣退休大學教授王青勇看來,該策略潛藏三大風險:談判起點錯置、政策架構倒貼、讓利反饋機制缺失。若不立即修正,臺灣恐再度陷入“先行承諾、事后被動、訂單無門”的談判泥淖。
島內民眾直言,賴清德聲稱臺美關系“有史以來最好”,被關稅公布結果重重“打臉”。也有民眾質疑臺當局是否對全球經濟風險有足夠的預判與準備。
臺灣“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分析指,民進黨過去力行“倚美謀獨”政策,使得此刻能采取的措施被鎖定在繼續(xù)“奉行美國意志”的路徑上?!斑@般極盡向美國‘獻媚取寵’的表態(tài),像是自愿當附庸于美國的‘兒皇帝’,毫不尊重臺灣人民的意向?!?/p>
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評論指,臺灣半導體相關產業(yè)列在額外加征而非“對等關稅”框架內,表明還在美方觀察名單里,說明臺積電先前表態(tài)赴美增加投資1000億美元依然不夠。臺灣在“奉上”臺積電之后,是否只剩交更多保護費以換取美國手下留情?
臺灣戰(zhàn)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分析指,從掀起“大罷免”開始,賴清德任由民進黨高層與綠營側翼發(fā)起罷免藍營“立委”,種下朝野難以彌合的裂縫,民進黨當局面對外侮,只能左支右絀,難以應對困局。
臺灣媒體人林公正直言,在美投下關稅巨彈后,多國認為中國是穩(wěn)定、自由貿易和全球合作的代表,積極考慮向其靠攏。臺灣又有何理由與大陸交惡,將之視為“境外敵對勢力”?面臨“關稅核彈”重大危機,民進黨當局還要死抱無謂的“臺獨”意識形態(tài),繼續(xù)與大陸“為敵”嗎?
“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需市場龐大?!迸_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臺當局若能尊重企業(yè)投資理性和民眾人文親緣的正常發(fā)揮,重拾兩岸共同市場機遇,臺企在大陸穩(wěn)步擴張的內需市場、多點式躍進的新質生產力產業(yè)圈內找到合適位置,并不困難。
陳建維也強調,兩岸產業(yè)結構高度互補,臺灣的半導體、機械、化工在大陸擁有完整的供應鏈與龐大市場?!盎仡^是岸”,臺灣應重視兩岸經貿、重啟正常交流。若一味將經貿重心全押在美國,只會成為美國產業(yè)政策的“肥料”,被榨干再丟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