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 超攝
圖②:李鐵剛(右)和同事在工作中。
陳之光攝(人民視覺)
圖③:羅銘謙(左一)和同事們使用無人機、紅外測溫儀等開展夜間電力線路巡視工作,守護電力安全,保障穩(wěn)定運行。
吳 烽攝(人民視覺)
"> 圖①:凌晨的長沙南站,鐘亞(左)和同事在執(zhí)勤。
本報記者 孫 超攝
圖②:李鐵剛(右)和同事在工作中。
陳之光攝(人民視覺)
圖③:羅銘謙(左一)和同事們使用無人機、紅外測溫儀等開展夜間電力線路巡視工作,守護電力安全,保障穩(wěn)定運行。
吳 烽攝(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斗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碑敵鞘欣锴Ъ胰f戶進入夢鄉(xiāng),有一批勞動者卻走上工作崗位,有的在火車站派出所為旅客排憂解難,有的在醫(yī)院急診室搶救患者生命,有的在荒郊野外檢修電路守護光明……他們是城市夜間的守護者,是堅守崗位的勞動者,是挺膺擔當?shù)膴^斗者。
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在今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到來之際,本報記者跟隨城市“守夜人”,一同記錄下他們的夜間工作日志,并以此向他們致敬。
——編 者
湖南長沙南站派出所執(zhí)勤警務大隊大隊長鐘亞——
穿梭晨昏線 守護趕路人
加開24趟“紅眼高鐵”,當天發(fā)送約23萬旅客,比平時多8萬人……4月3日清明假期前一天的長沙南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熟悉的不眠夜。
佩戴好執(zhí)法記錄儀,別上對講機,打開警燈,整好隊伍,出發(fā)去巡邏。
候車室里,不少旅客把行李箱留在座位上,然后去上洗手間。“雖然社會治安很好,但是出門在外還是不能大意呀!”我提醒著。
記不清已經(jīng)巡過幾趟了,反正今天的微信運動又是3萬多步。同事們常開玩笑說,只要是我的值班日,步數(shù)榜首就沒有懸念。我把這個當作是分內(nèi)的事,因為作為大隊長,每個崗位我都要走到。
“候車室B6位置有位老人求助,行李和家人都找不到了?!蓖砩?0時,我肩膀處的對講機突然響起。
“收到,我在附近,立刻前往!”我?guī)е鲁繕藚^(qū)域奔去。原來,老人去趟衛(wèi)生間的工夫,行李和家人就都不見了,一時間急得坐立不安。
“您莫急,跟我們回憶一下您是從哪邊的電梯上來的?”我一邊通過對講機指揮同事調(diào)看監(jiān)控,一邊安撫老人。
一番查找,原來老人錯把B區(qū)當成A區(qū)。因為車站候車區(qū)比較相似,有時候老人、小孩容易把兩個區(qū)域弄混。從接警到處置完畢,前前后后只花了20分鐘。老人不僅找到了行李和家人,也沒耽誤返鄉(xiāng)。
“帥哥住店不?打車不?再拉一個人就走……”出站口附近,零星有戴著口罩的人,向到站旅客推銷旅店和黑車業(yè)務。
針對擾亂站場秩序、涉嫌違規(guī)經(jīng)營的黑車、拉客等現(xiàn)象,靠巡查還不夠。我們還聯(lián)合地方派出所,開展上門提醒、約談,從源頭解決問題。
在出站大廳和站前廣場,有一些乘客席地而坐,準備將就一晚,等第二天天亮再繼續(xù)行程。我們挨個上前溝通,將他們引導到車站特意開辟的夜間臨時等候區(qū)。這是長沙南站近年來開設的為過夜候車旅客提供休息的區(qū)域。派出所也加派人手,配合做好夜間安全保障。
“里面有熱水、椅子、網(wǎng)絡。大家休息時注意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明天安安心心回家!”我提醒道。很快,夜間臨時等候區(qū)里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叮囑完夜間臨時等候區(qū)的旅客,已經(jīng)是凌晨4點多。抵達旅客很少了,我們終于可以坐下來歇歇。
“亞哥,今年回家掃墓又要‘遲到’幾天了吧?”長沙南站派出所教導員劉偉問我。
“你不也一樣?”我笑著答道。
在這難得的放松時刻,天邊的朝霞漸漸浮現(xiàn)?!靶量嗄銈兞?,接下來4個小時,預計有6萬人進站……”長沙南站客運值班員鄧粵湘打來電話。
“沒問題,保證維護好車站秩序!”我回復道。
現(xiàn)場素描:
在跟隨鐘亞隊長體驗夜間執(zhí)勤的過程中,“3萬步”這個此前新聞報道中的抽象數(shù)據(jù),化作了制服上的汗水和雙腿的疲憊。
既要有處置突發(fā)警情的雷霆手段,更需懷揣服務萬千旅客的赤子之心。這位55歲的民警,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真諦。當列車駛離站臺,那些穿梭在晨昏線間的身影,正是城市守護者的生動注腳。
?。ū緢笥浾邔O超采訪整理)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主任醫(yī)師李鐵剛——
與病情賽跑 做患者“醫(yī)靠”
“快救人!”在遼寧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急診大廳的電子鐘泛著冷光,我剛接過值班醫(yī)生的對講機,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就打破了夜里的寂靜。擔架床上是渾身濕透的建筑工人,他的右胸受了傷。
“張力性氣胸!準備閉式引流!”我扯開他的工裝服,指尖觸到胸腔下鼓脹感。當手術刀劃開皮膚的瞬間,氣體混著血沫流了出來。經(jīng)過緊張且快速的處理,工人逐漸轉危為安。
晚上8點時分,急診大廳迎來第二波高峰:患急性肺炎的小伙、突發(fā)胰腺炎的中年人、玩耍摔傷骨折的孩童……搶救室的擔架床不夠用,患者只能在輪椅或長椅上輸液。主治醫(yī)師老代剛處理完一名過敏性休克患者,又轉身沖向另一名患者:“開放氣道!準備吸引器!”他的白大褂上沾著血跡,卻渾然不覺。
夜深人靜時,急診科仍燈火通明。留觀室里,一名外籍游客因高熱驚厥被送來,家屬不會中文,急得手足無措。護士小馮用手機翻譯軟件逐句溝通,又為患者遞上溫水、掖好被角。在急診科,在冰冷的儀器與數(shù)據(jù)之外,我們始終是患者最堅實的“醫(yī)靠”。
子夜,我習慣性巡視科室。搶救室里,一名心衰患者的血壓終于穩(wěn)定;EICU(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內(nèi),腦梗老人的肢體開始有了微動……看到一名名患者情況好轉,覺得自己的努力都很值得。
走廊盡頭,主治醫(yī)師小梁蜷在值班室沙發(fā)上小憩。我問她累嗎?她笑笑:“主任,您不也一樣?”是啊,從醫(yī)二十載,不都是這么堅持下來的嗎?但每當聽到患者家屬那句“謝謝”,所有的疲憊都消散了。
窗外晨曦微露,搶救室的自動門突然打開,監(jiān)護儀的警報聲越來越大。擔架床上的中年男人西裝被冷汗浸透,心電監(jiān)護儀跳躍著無序的波形。
“心室顫動!繼續(xù)按壓!”我迅速扯開他粘在胸口的襯衫,“上VA-ECMO(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
超聲探頭壓上青紫的腹股溝,股動脈在屏幕上縮成細線。ECMO團隊的主治醫(yī)師小高在超聲引導下熟練地置入管路,護士小劉迅速將已預充排氣的連接套包遞上手術臺。
病情轉機了!離心泵啟動的嗡鳴吞沒了所有聲音,黑紫色血液在透明管路里翻涌,途經(jīng)氧合器時驟然鮮紅。ECMO屏幕藍光如水波泛起,當自主心律終于在機械支撐下泛起微瀾時,大家才松了一口氣。
晨光灑進急診大廳時,我看到那名建筑工人終于撤下了呼吸機。他費力地在寫字板上勾畫,我們以為是疼痛示意,卻見歪扭的線條是一朵5個瓣的野花,箭頭指向窗外沾著晨露的迎春花。這是對生命的渴望!
現(xiàn)場素描:
有人問,急診科醫(yī)生最熟悉什么聲音?是除顫儀的充電聲,是血液灌流機的嗡鳴。急診科的24小時,是“急、危、重”的循環(huán),是人間溫暖的守護。他們常見凌晨4點閃爍的星光,更收獲過無數(shù)真摯的感謝。只要他們穿上這身白衣,便刻記了醫(yī)者的誓言:救死扶傷!
?。ū緢笥浾咝陵柌稍L整理)
安徽淮南供電公司超特高壓運維班班長羅銘謙——
行走在深夜 堅守住光明
4月3日晚上9點,我坐上黃色工程皮卡車,從安徽淮南供電公司出發(fā),匯入了繁忙的車流中。
今晚,我要和兩名同事一起,到距離10公里外的沈家崗,對1000千伏淮上線開展巡視。
1000千伏淮上線起于淮南,終到上海,是世界電壓等級最高的交流輸電線路,全長約759公里,線路平均輸送功率約600萬千瓦,相當于上海市實時總用電量的近1/10,是名副其實的長三角能源大動脈。
“無人機、紅外測溫儀、探照燈都帶上,再檢查一遍,我們就出發(fā)!”停好車,交代好注意事項,我和同事就出發(fā)了。
“跟著我走!”每次巡視的時候,我都會自覺走在最前面。天黑路滑,背著各種設備的情況下,我擔心同事不熟悉路況,很容易發(fā)生危險。今晚這樣的夜巡,我早就數(shù)不清經(jīng)歷過多少次了,幾乎每一基塔桿的位置和路徑全印在我的腦子里。
我們3人在一片松軟的田地里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20多分鐘,終于到了第一個塔位。拿出巡視記錄本,繞視一周,桿塔本體、基面、通道,一條條,一項項,都要仔細檢查,記錄清楚。
雖然線路上安裝了視頻監(jiān)控、微拍等智能設備,但夜巡是必不可少的。受環(huán)境溫度和光照影響,有些異常放電的情況在白天難以發(fā)現(xiàn),同時夜間沒有背景光源對儀器的干擾,測出來的溫度也相對準確。
找到相對平坦的位置,我打開拎了一路的黑箱子,拿出無人機開始對線路通道保護區(qū)巡視。這是我們巡線工人的“第二雙眼睛”。春季風大、天氣干燥。清明前后,村民祭掃頻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引發(fā)山火影響線路安全。
“溫度10.4攝氏度,正常。”我的同事李正,去年剛入職,今晚負責用紅外測溫儀觀測耐張接點溫度情況。
“按這,手別抖,焦距調(diào)好,看一下溫度正常不?一個不能漏……”我邊對他演示,邊說。一個塔從上到下,要記錄12個點位數(shù)據(jù)。
“班長,我被蚊子咬了?!庇涗浲戤?,李正撓著脖子朝我走來。
“來,噴點?!蔽掖蜷_包里公司配發(fā)的隨身藥品袋把防蟲噴霧交給他。在戶外與桿塔和線路為伴是輸電專業(yè)的常態(tài),巡線員不僅得有“鐵腳板”,披得了荊,斬得了棘,還要忍得下蚊蟲。
這次夜巡測溫,線路運行狀態(tài)良好。我在微信工作群里報備巡視任務完成。
“回來注意安全,夜里冷你們千萬別凍著,給你們備的面包有沒有帶上???”工區(qū)的黨支部書記武勁松看到信息后打來電話詢問。
“聞聞油菜花,看看風景,吃個面包美得很呢!”我開玩笑說。
掛斷電話后,我隨手翻翻手機,今日超過兩萬的微信步數(shù)已經(jīng)收獲了好多個點贊。
現(xiàn)場素描:
跟隨羅銘謙開展線路巡視,遇到了漫天蚊蟲、滿腳泥濘,讓記者很狼狽。而他,為了保障城市居民用電安全穩(wěn)定,二十三年如一日,真正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變成了行動。
羅銘謙卻說,這么多年,巡線工人的工作條件和保障措施越來越好,周邊的村民很支持他們的工作,讓他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溫暖和鼓勵。在無盡的夜色里,羅銘謙的腳步堅定而執(zhí)著,因為他的每一步都踏在守護光明的路上。
?。ū緢笥浾咝炀覆稍L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5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