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胡蝶
在商州區(qū)板橋鎮(zhèn)元科村四組,有一位叫閆天龍的“能人”,他把自家的樹根做成了茶海,把自己種的葫蘆制成了女兒喝水的水壺……
“我從小就收到我爸給我做的手串啦等各種小禮物,都集到我的首飾盒子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滿滿一盒子了。”4月18日,閆天龍21歲的女兒說。
閆天龍10多歲就在家具廠干木工活,也懂漆器。他曾在北京待了10年,做家具美容。“家具見得多了,現(xiàn)在只要給我一張照片,我就能把家具上面的花紋都給做出來。”閆天龍自信地說,“我過幾天就又要去北京務工了,空閑時間我可以做大漆葫蘆,然后讓我老婆去舊貨市場賣,很值錢的。”
閆天龍說的大漆葫蘆就是他做來給女兒喝水的水壺,由黃、綠、金、紫四色刷成,小巧可愛,很適合年輕女孩。在這之前,他還試著做了一個大黑金色的葫蘆,煞是好看。“做工很簡單,但工序復雜,耗時長。”他笑著說。
黑金大漆葫蘆在陽光下亮晶晶的,還能反光,這耗費了閆天龍整整半年時間。去年冬天,他采摘了一個大的形狀好的葫蘆晾干后,用砂紙把葫蘆表面打磨光滑,然后用從網(wǎng)上買的天然大漆給葫蘆上底漆,以封閉毛眼。接著用刷子蘸著黑漆,在已經(jīng)干透的葫蘆底漆上面繪制紋路……葫蘆外壁完工之后,還要把天然大漆灌進葫蘆里去,并搖晃,以使大漆均勻粘在葫蘆內(nèi)壁,反復5遍,每遍大漆干透用時一星期,最后配上紅繩等物,可以裝飲品的大漆葫蘆就做好了。黑金葫蘆在底漆未干時,就撒了些螺鈿,因此看上去五光十色,顏色亮麗。閆天龍給女兒做的小葫蘆水壺工序就簡單一些,但也耗時3個月。
閆天龍最近的得意之作是一個茶海。他把自家的核桃樹用挖掘機挖回來,經(jīng)過一番“擺弄”,做成了一個可以沏茶的茶海。這個茶海上還留存著樹上天然鑲嵌的一大塊頑石,他說這叫“石來運轉(zhuǎn)”。相較于大漆葫蘆,茶海的工藝沒有那么精細,但也費了他很大工夫:先用油鋸打坯,做出大體形狀,再用直磨機打磨。接著用牙機做細節(jié)。未來還要用底漆封閉木頭毛眼,再打磨一遍,面漆刷一遍,最后用雕刻機精雕細琢。因為茶海的體積較大,需要將木頭完全干透,因此目前還只是大體的雛形,之后將精細雕刻小橋流水、房舍、犬、迎客松等造型。閆天龍說:“挖出來都一年了,不能把水分封閉到油漆里面,必須等干透。”
盡管如此,這個粗糙版的茶海已經(jīng)基本投入使用,沏茶完全沒問題。“完全是熱愛,就愛做這些東西。我工具很齊全,連防木屑飛濺的護目鏡都有。”看上去很靦腆的閆天龍,談起木工手藝就滔滔不絕,滿臉笑容,“院子里放的這些樹根,將被做成凳子。茶海、凳子,還有葫蘆,坐在院里喝茶、飲酒,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