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肖云 柯巖

夢想,與大小無關,也并非年輕人的專利,在你的身邊,如果有一個敢于追夢、勤于圓夢的老人,那么,無論她的相貌多么平凡,衣著多么樸素,你都會覺得她在人海中,與眾不同,閃閃發(fā)光。
寒冷的冬夜,出來活動的人越來越少了,吃過晚飯,安排好婆婆和小孫子,66歲的郭俊玲便提著一小桶清水,拿著自制的大毛筆,來到她每天定點寫字的地方——望江樓廣場。
“這里有燈光,還有音樂,我聽著歌,寫著字,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郭俊玲的字寫得蒼勁有力、清秀雋永,一撇一捺都用了心思,經(jīng)過的人都會停下來看一會兒,嘖嘖稱嘆,也有人會接過筆去,秀一秀書法,互相討論一下寫字技巧,給這個稍顯清冷的廣場帶來了一些詩意和歡笑。最初,我以為郭俊玲是退休的老教師,沒想到她擺擺手,笑稱自己只念過6年半的學,一輩子都在家里做主婦,這讓我對老人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好奇。
字如其人,郭俊玲給人的印象精明能干,睿智豁達,有文化人的氣質(zhì),在和老人閑聊的過程中,我得知了更多關于她的故事。郭俊玲的老家在腰市,因為歷史原因,她只上過6年多的學,回到家后,她在公社信用社為村民辦理過存、貸款業(yè)務,還學過唱戲,但家里人不贊同,還把唱戲的師傅罵了一頓,這段經(jīng)歷也只能潦草結束。由于天資聰慧,郭俊玲曾被區(qū)委推薦上大學,但村里人卻說:20多歲的女娃,不結婚,胡走亂串的干啥?
扛不住流言的壓力,最終,郭俊玲選擇了結婚生子,婚后,她被家務纏身,幾乎每天都在灶臺、孩子身邊打轉,只能把求學深造的夢想深藏心底。“沒有踏進過大學門,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時隔多年,說起這段往事,郭俊玲的眼眶還是濕了。
前年暑假,郭俊玲去公園轉時,看見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地上寫字,勾起了她埋在心底的愛好。因為還要回家?guī)O子,給家人做飯,每天早上,她只能看20分鐘,看了半個多月,郭俊玲看出了一點竅門:“其實,寫字就像木匠蓋房一樣,把每一個零件處理好,再往一起組裝,就沒有問題了。”上學時,郭俊玲沒有學過筆畫,也沒練過字貼,但她從來沒有產(chǎn)生“64歲學寫字晚不晚?”的顧慮,她自己動手做了一支筆,趁晚上有空就來廣場寫字,一邊寫一邊琢磨,一桶水能寫500多個字,因為要用勁道,寫完衣服都汗?jié)窳?。為了家務、寫字兩不誤,夏天的晚上,郭俊玲就推著半歲的小孫子來廣場寫字,她一手推著嬰兒車,一手寫字,成為公園里一道別致的風景。2年多的堅持,讓郭俊玲練出了一手好字,去年過年前,她還義務為群眾寫起了春聯(lián)。郭俊玲笑稱,經(jīng)常有圍觀的人,半開玩笑地說:“我是你的粉絲,每天晚上專門來看你寫字。”也有幾歲大的娃娃央求:“奶奶,你教我寫字吧!”
“漢字,是祖輩留下的財富,中國人就應該把漢字寫好。”除了寫字,郭俊玲還喜歡詩詞、散文,她的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張紙、一支筆,走過閱報欄,她會停下來看看當天的報紙,有特別喜歡的句子,就抄錄或背誦下來再走。買菜、坐車、閑逛時,她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對聯(lián)、詩句,并且馬上掏出紙、筆記下。在廣場練字時,郭俊玲寫的就是這些平時收集的詩詞。
“每個人都有夢想,年輕時我的夢想是能求學深造,盡管沒有實現(xiàn),但也能彌補。”對于過去的幾十年,郭俊玲并不后悔,她把兒女、孫子都培養(yǎng)著走上了正道,現(xiàn)在,她與老伴、婆婆、兒子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四世同堂,互敬互愛。同時,郭俊玲也沒有迷失自我,花甲之年的她,像每一個生活在新時代的女性一樣,心中有夢,充實有愛。